将乐龙栖山野生红菇荣获碳标签认证,每朵可追溯原始森林坐标
近日,我国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生态保护区内的野生红菇品种荣获碳标签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此类认证的野生红菇。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龙栖山野生红菇的品质与价值,更标志着我国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龙栖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里生长着大量的野生红菇,其肉质肥厚、口感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菌中之王”。此次荣获碳标签认证的野生红菇,更是龙栖山生态保护区内的珍稀品种。
碳标签认证是一种将碳排放信息与产品关联起来的认证体系,旨在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获得碳标签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更高的环保价值。此次龙栖山野生红菇荣获碳标签认证,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生态保护和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的决心和成果。
据了解,龙栖山野生红菇每朵均可追溯至原始森林坐标。这得益于将乐县在生态保护和产品溯源方面的创新举措。为了确保野生红菇的品质,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野生红菇保护区、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市场监管等。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野生红菇从采摘、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溯源。
在龙栖山生态保护区,每朵野生红菇都有其独特的“身份证”——原始森林坐标。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了解红菇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加工过程等信息。这种溯源方式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荣获碳标签认证的龙栖山野生红菇,在市场上备受关注。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愿意为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买单。业内人士认为,碳标签认证的获得,将为龙栖山野生红菇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龙栖山生态保护区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此次龙栖山野生红菇荣获碳标签认证,是我国生态保护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优质、环保的绿色食品将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 • 永安桃源洞:丹霞奇观与悬崖栈道的极致探险之旅
- • 尤溪全球征集朱子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奖金高达百万,创意无限等你来挑战!
- • 《清流》导演携手《李宽和与红色交通线》院线电影立项,红色题材再掀热潮
- • 三明市与扬州携手举办“瘿瓢子与八怪对话展”,传承与创新共绘艺术新篇章
- • “将乐龙栖山开启‘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
- • “将乐龙栖山古树认养计划启动,千棵百年红豆杉获企业认购”
- • “黄慎与扬州八怪学术论坛在宁化召开: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对话”
- • 明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竣工,12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永安石墨烯大棚助力智慧农场,温控系统节本增效30%
- • 沙县小吃文化城荣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宴营业额突破亿元大关
- • 三明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制造车间覆盖率突破60%
- • 明溪县创新实践,全国首座“零碳校园”建成,光伏发电实现全年用电自给
- • 沙县区俞邦村小吃原料基地升级,年供花生酱、辣椒酱超万吨,助力美食产业腾飞
- • 明溪红豆杉康养村开村,留守老人月均增收2500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永安安贞堡:福建最大古堡揭秘,探寻其中的未解之谜
- • 将乐杨时家风故事获中纪委网站专题推介,传承优良家风助力党风廉政建设
- • 将乐龙栖山开启“碳汇+文旅”试点,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绿色出行新风尚
- • 三明中职学校携手台湾技职院校,共建“海峡两岸技能人才培育中心”
- • 三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PPP项目招标,社会资本参与度全省第一,助力绿色发展
- • 沙县区青少年宫创新教育模式:小吃文化STEM课程助力青少年物理化学知识学习
- • 大田铸造业绿色转型迈入新篇章,80亿引资助力氢能装备项目填补福建空白
- • 清流李宽和故居现藏1949年开国大典邀请函,见证历史瞬间
- • 泰宁朱口镇“乌米宴”复兴:千年畲族黑米饭制作技艺走进校园,传承民族瑰宝
- • 沙县区“5G+全息课堂”助力偏远村小,名师影像实时投射课堂
- • 明溪县欧侨产业园盛大投产,打造欧洲特色商品在华重要集散地
- • “三元区中村乡火把节升级,畲汉双语直播带货助销山货千万”
- • 全球客属商会投资宁化,签约项目金额超80亿,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三明首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用,24小时照护服务温暖人心
- • 三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惊人,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 • 建宁“无废乡村”试点全域铺开,秸秆转化生物质燃料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建宁“数字种子”平台上线,区块链溯源技术助力种业安全升级
- • 永安竹产业园携手中林集团,竹循环经济产值再攀高峰突破30亿
- • 三明学院设立“李世熊闽学研究中心”:传承与发扬闽学文化
- • 大田美人茶牵手星巴克,有机茶园亩产值翻三倍,共谱茶香新篇章
- • 探寻红色足迹,重温长征精神——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与重走红军路的红色研学路线
- • 兴沙县水美土堡群:揭秘闽中古民居的军事防御密码
- • 三明市倾力设立教育振兴基金,助力困境学生圆梦未来
- • 大田县启动林大蕃故居VR导览系统开发,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
- • 沙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正式启用,200个公益岗位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
- • 沙县小吃原料基地扩容至万亩,辣椒酱年产能突破10万吨,助力产业升级
- • 清流李宽和故居惊现1949年开国大典邀请函: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
- • 泰宁竹科技产业园二期竣工,竹纤维餐具出口订单已排至2026年,绿色产业再掀热潮
- • 永安笋农喜获丰收,区块链溯源系统助力竹笋出口价格翻倍
- • 沙县小吃集团冲刺IPO辅导,力争成为“国民小吃第一股”
- • 泰宁影视基地创新引入虚拟制片技术,打造实时丹霞背景合成新体验
- • 冷泉康养中心盛大开放,低保老人免费疗养政策暖人心
- • 明溪县“侨乡小翻译官”项目升级,助力海外乡亲跨越语言障碍,亲情连线更便捷
- • 宁化治平畲族乡恢复“三月三”对歌习俗,百对青年传唱情歌,传承畲族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