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杨时大道正式命名,传承千年文脉
近日,福建省将乐县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命名仪式,将乐县杨时大道正式启用。这条道路的命名,不仅是对将乐县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更是对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弘扬。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龟山先生”。他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和教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杨时大道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让他的精神永存于这片土地。
将乐县杨时大道位于县城中心,全长约3公里,是连接县城东西的重要交通要道。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居民出行和游客观光的好去处。此次命名仪式的举行,标志着这条道路正式成为将乐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命名仪式上,将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时大道的命名,是对杨时先生千年文脉的传承和弘扬。杨时先生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和教育,他的思想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乐县作为杨时先生的故乡,有责任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他的文化。
杨时大道的命名,也是将乐县对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将乐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命名仪式的举行,旨在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将乐县的历史文化。
在命名仪式现场,许多市民和游客纷纷表示,杨时大道的命名让他们对杨时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一位游客表示:“以前只知道杨时是位伟大的思想家,今天才知道他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杨时大道的命名,让我们更加亲近这位历史人物,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将乐县杨时大道的命名,不仅是对杨时先生的纪念,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乐县将继续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让杨时先生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未来,将乐县将继续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杨时先生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乐县还将以杨时大道为载体,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历史文化,感受千年文脉的传承。
总之,将乐县杨时大道的命名,是对杨时先生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条道路的命名,将成为将乐县的一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
- • 宁化长征学院建成,红色教育培训年创收超2亿元,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 • 三明全域“文化盲盒”计划:随机解锁县区非遗体验,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永安竹产业园迎中林集团30亿巨资注入,共筑国家级竹循环经济基地新篇章
- • 宁化河龙贡米数字化种植基地投产,亩均增收突破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建宁万亩梯田荣登全国十大最美田园景观榜单,农耕之美再引瞩目
- • 三明农科院再创佳绩,成功培育耐旱型茶树品种,助力山区茶产业升级
- • 三明红色旅游专列盛大开通,串联20处革命遗址打造“初心之路”
- • 泰宁县投入5000万元改造老旧校舍,百年文昌小学焕发新颜
- • 三明学院再攀高峰:新增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教育部推广
- • 沙县小吃集团冲刺IPO辅导,力争成为“国民小吃第一股”
- • 明溪县中德双元制职教项目成功落地,精密制造实训设备引领工业4.0潮流
- • 永安实验小学“竹编非遗工坊”作品惊艳亮相国际手工艺博览会
- • 张际亮诗歌国际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欧美汉学家云端共聚一堂
- • 大田县铸造业绿色转型,废砂再生利用率突破95%创新高
- • 永安石墨烯导热膜项目投产,助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引领全球产业链新篇章
- • 明溪夏阳乡侨胞寻根祭祖之旅:VR技术重现百年祖厝原貌
- • 永安洪田镇林改记忆馆开馆,再现“中国林改小岗村”发展历程
- • 三明市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助力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
- • 生态警务助力,三明法治化指数连年攀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 三明“数字乡村”平台上线,实时监测2.1万脱贫户防返贫
- • 清流嵩溪镇家门口扶贫车间投产,留守老人月均增收2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大田县铸造业绿色转型,废砂再生利用率达95%以上,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新潮流
- • 三元区建成全省最大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年减碳万吨,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新发现!黄慎蛟湖题壁诗真迹在三明首展,千年文化瑰宝重现光彩
- • 沙县复原唐代洛溪桥古战场,沉浸式演出再现戍边史诗
- • 三明推广耐高温水稻品种,助力农业应对极端天气保丰收
- • 明溪肉脯干低糖低脂版横扫健身市场,复购率激增300%!
- • 全国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尤溪成功举办,推动行业迈向智能化新篇章
- • 三元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成效显著
- • 清流赖坊镇“花生认养计划”上线,企业包销+研学助力300户脱贫
- • 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效显著,三明获2.3亿元生态奖励资金
- • 清流温泉医养综合体携手阿里健康,共铸闽西北康养新地标
- • 明溪枫溪乡客家锡器制作工坊与故宫文创联名,茶罐单品销量破万
- • 将乐常口村生态分红再升级,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 • 明溪县创新实践,全国首座“零碳校园”建成,光伏发电实现全年用电自给
- • 大田茶农迎来AI采茶机时代,春茶采摘效率提升5倍
- • 宁化河龙贡米产业园投产,年产值预计达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沙县夏茂游鱼灯制作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鱼灯巡游盛况空前引万人空巷
- • 全国首支“银发非遗护卫队”成立,68岁平均年龄传承老手艺
- • 将乐玉华洞擂茶音乐会门票秒空,千年茶谣激活非遗传承新路径
- • 九龙潭夜游:梦幻光影演绎“梦境丹霞”
- • 宁化石壁村客属商会助学20年,谱写3000学子圆梦大学新篇章
- • 三钢集团再创辉煌:全球首条钢铁工业碳捕集生产线建成,年封存CO₂超10万吨
- • 闽江源生态补偿基金扩容,社会资本投资环保项目享兜底政策助力绿色发展
- • 永安小陶镇农业气象保险全覆盖,极端天气理赔24小时到账,守护农民丰收梦
- • 沙县小吃产业链升级,中央厨房年供应食材突破100万吨,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 • 明溪消防员英勇火场救出被困司机,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提升救援能力
- • 明溪枫溪乡“碳汇交易”上线,贫困户林地年分红破万元,绿色扶贫新篇章